【環球軍事報道】“中國氫彈之父獲得最高科技獎”,9日,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給了氫彈功勛於敏的消息迅速引起國際媒體關註。曾“隱身”近30年、創造中國氫彈傳奇的於敏有怎樣的貢獻?中國此時為他頒發最高科技獎項意味著什麼?種種解讀顯示了媒體的濃厚興趣。
  據德國全球新聞網9日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8歲高齡的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於敏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為於敏頒獎。報道稱,這一獎項獎金高達500萬元人民幣,接近諾貝爾獎的獎金。韓聯社稱,中國授予氫彈開發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獎,以獎勵他對中國核武發展、尖端武器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去年的國家最高科技獎授予另一名核武開發元老程開甲和中科院元老、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存浩院士。韓國《東亞日報》在此前的報道中感嘆,韓國也有“韓國科學獎”, 2013年開始這一獎項的獎金從5000萬韓元削減為3000萬韓元,與科學界新興強者中國的最高科技獎獎金相差甚遠。法新社9日稱,氫彈高度涉密,於敏雖功勛卓著,卻不得不隱姓埋名30年,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解密”。
  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楊承軍教授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於敏院士是我國核技術、核武器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在氫彈武器的技術突破和實現武器化的科研中,於敏院士提出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在核武器小型化的科研中,於敏院士突破了多個關鍵技術難題,為我國第二代核武器研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在我國中子彈的研究中,於敏院士提出總體設計指標和主攻方向。在確定我國核武器發展戰略的論證中,他向黨中央提出的“加快核試驗進程”建議得到積極採納,為我國爭取到在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前的戰略主動。楊承軍表示,中國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與我們擁有核武器息息相關,離不開像錢學森、於敏這些科學泰斗的畢生奉獻。
  就媒體上廣為流傳的“世界上只有兩種氫彈,一種是美國氫彈,一種是於敏構型的氫彈”,楊承軍認為,中國的氫彈和美國的氫彈在殺傷破壞機理上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在研製方法、製造工藝和管理及使用上有所不同。德國中國問題學者夫羅里揚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核彈、GDP世界排名第二等硬指標,顯示出中國的強大國力。對“氫彈之父”授予最高科技獎,是中國“科技興國”戰略的體現。中國正從“製造大國”提升為“創新大國”,需要更多卓越的科技人才。
  事實上,許多擁核國家都以極高禮遇對待核武功勛。如蘇聯核物理領軍人物庫爾恰托夫曾3次獲“蘇聯勞動英雄”稱號和列寧獎章、斯大林獎章。1960年,庫爾恰托夫去世後,蘇聯將國家原子能研究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現在,庫爾恰托夫獎章用於獎勵俄核物理領域的傑出人士,他的雕像和以他命名的街道、學校遍佈全俄各地。美國“氫彈之父”特勒生前也極受美國政府優待。美國“斯坦福新聞”網站稱,特勒本是  (原標題:外媒關註於敏獲最高獎項 為保密隱姓埋名30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gadu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